Linux文件系统结构是一种层次化的树形结构,它从根目录(/)开始,向下分支出多个目录和子目录。以下是Linux文件系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:
根目录(/)
- 所有文件和目录的起点。
- 包含系统启动所需的文件和目录。
主要目录
-
/bin
- 存放基本的用户命令,这些命令在单用户模式下也能使用。
-
/boot
- 包含启动系统所需的文件,如内核映像和引导加载程序配置。
-
/dev
- 设备文件的目录,代表系统中的硬件设备。
-
/etc
- 系统配置文件的存放地,包括网络设置、用户账户信息等。
-
/home
- 用户主目录的根目录,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以自己用户名命名的子目录。
-
/lib
- 存放系统运行所需的共享库文件。
-
/media
- 临时挂载外部存储设备的目录。
-
/mnt
- 用于临时挂载文件系统的目录。
-
/opt
- 第三方软件包的安装位置。
-
/proc
- 虚拟文件系统,提供关于运行中的内核和进程的信息。
-
/root
- 系统管理员(root用户)的主目录。
-
/sbin
- 存放系统管理命令,通常只有root用户才能执行。
-
/srv
- 服务数据目录,存放服务器应用程序的数据。
-
/tmp
- 临时文件存储目录,重启后内容会被清除。
-
/usr
- 包含大部分用户应用程序和库文件。
- /usr/bin: 用户命令
- /usr/sbin: 系统管理命令
- /usr/lib: 用户库文件
- /usr/share: 共享数据
- 包含大部分用户应用程序和库文件。
-
/var
- 变动数据目录,存放日志文件、缓存、临时邮件等。
其他重要目录
- /sys: 虚拟文件系统,提供关于硬件和内核模块的信息。
- /lost+found: 系统崩溃后恢复的文件通常会放在这里。
文件系统挂载点
- 每个目录都可以挂载点,用于挂载额外的文件系统(如硬盘分区、网络共享等)。
权限管理
- Linux文件系统使用权限模型来控制对文件和目录的访问。
- 每个文件和目录都有三个权限组:所有者(owner)、所属组(group)和其他用户(others)。
- 权限分为读(r)、写(w)和执行(x)。
注意事项
- Linux文件系统是区分大小写的。
- 文件名可以包含字母、数字、下划线、连字符和点,但不能以点开头(除了隐藏文件)。
- 目录名也可以包含特殊字符,但通常建议使用字母和数字以提高可读性。
了解Linux文件系统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系统,以及编写高效的脚本和程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