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主节点(Primary):主节点是数据复制的源头,是对外提供读写操作的节点。所有的写操作都在主节点上执行,并被记录在主节点的操作日志中。
2. 从节点(Secondary):从节点是主节点的副本,负责接收主节点的操作日志,并将这些操作逐步应用到自己的数据集上,以保持与主节点的数据一致性。从节点默认是只读的,即只能用于读操作,但可以通过配置允许从节点支持读写操作。
3. Oplog(操作日志):主节点会将执行的写操作记录在一个特殊的集合中,称为Oplog。Oplog中保存了一段时间内所执行的操作日志,从节点通过持续地读取Oplog来获取主节点的数据更新。
4. 初始同步(Initial Sync):当一个新的从节点加入到主节点集群中时,它需要进行初始同步,即将主节点的数据集复制到自己的数据集上。初始同步会将主节点的全量数据复制到从节点,确保从节点与主节点的数据一致。
5. 增量同步(Incremental Sync):在初始同步完成后,从节点会持续读取Oplog,将主节点的写操作应用到自己的数据集上,以保持与主节点的数据一致。通过增量同步,从节点不断追赶主节点的数据更新。
6. 心跳机制:从节点会定期发送心跳信号给主节点,用于检测主节点是否存活。如果主节点出现故障,从节点会通过选举机制选择新的主节点,并继续复制数据。
通过以上的主从复制机制,MongoDB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数据冗余,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,可以快速切换到从节点继续提供服务,从而保证系统的持续可用性。